晋城市慈善总会:“慈善文化进校园”播下爱和善的种子
发表时间:2023-11-29   来源:慈善公益报

  “这是心的呼唤,这是爱的奉献,这是人间的春风,这是生命的源泉……”11月16日,晋城市实验小学录播教室,一首熟悉的感人肺腑的歌曲萦绕在同学们的耳际。授课的田芷齐老师认真地在黑板上写下“爱的奉献”四个字。

  这是一堂特殊的爱心课,是晋城市慈善总会、晋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“慈善文化进校园”活动,是一次让慈善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的代表性课堂展示。在短短45分时间里,晋城市实验小学同学体验了一堂善美心灵之旅。

  窗外寒风萧萧,黄叶翻飞;室内暖意融融,爱心涌动。课堂上,老师通过多媒体,在师生的互动中拨动爱心,播放《关爱留守儿童》《张桂梅助梦大山女孩》,图片希望工程公益广告里渴望上学的“大眼睛女孩”,困难山区的孩子们在艰苦的学习、生活环境下对知识的渴望……一段段饱含爱的视频,一张张体现奉献的图片,一则则与慈善相关的故事,一个个巧妙的设问,促进孩子们思考、感悟,使感恩奉献、助人为乐、传递爱心的品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种。同学们踊跃发言,思想与慈善同频共振。

  什么是奉献?看了《张桂梅助梦大山女孩》视频,一名同学边流泪边说:“我觉得那些女孩子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,不幸的是生活在那样困难落后的环境下,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坚持不懈、无私奉献的张桂梅校长。”

  什么是爱心?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日与一个在父母关爱下的孩子的生日,对比鲜明,唤起孩子们的一片怜爱之心。李旭尧同学说:“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辛酸,她看到城里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买了蛋糕高高兴兴回家过生日,想到她的孩子也是今天生日,而她在城里打工却无法陪伴。我觉得她的孩子有些可怜。”吴子牛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:“我有一次在小区玩,被人冤枉,路过的行人替我说公道话,帮我解围,我觉得这就是爱心。”

  本次活动中,孩子们结合自身,分享生活中的好人好事,拓展对慈善的理解。孩子们用一个个爱心贴,把黑板上老师画的爱心树填得满满,大家纷纷表示,以后也要做爱心的传递者。

相关报道